top of page
01-2.jpg

Blog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e

本人早前寫了一篇《環保行業的新機遇 - 碳交易市場4個工作機會》與大家分享對未來環保行業的憧憬,今天我想再跟大家分享多一些關於碳市場的看法。


碳市場可二分為1)合規碳市場(compliance)和2)自願碳市場(voluntary)。簡單而言,合規碳市場主要交易監管部門分配的碳排放配額,受監管企業藉以達致法定減排目標;而自願碳市場則主要處理參與者自願向減排項目擁有人購買碳抵銷權(carbon offsets),以抵銷其溫室氣體排放。


碳市場對大部份香港人來說是一件新事物,甚至很多人也未必留意到香港的國際自願碳市場 - Core Climate已於2022年10月28日開始運作。而對碳交易有興趣的朋友,相信都有看過政府及香港交易所2022-2023年間對全球的碳市場的一些研究報告。據其研究所得,香港可以積極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統一碳市場、協助內地碳市場對外開放、為內地和國際市場互聯互通等,以助香港落實碳中和目標及鞏固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ree

然而全球目前並沒有碳抵銷權簽發及認證的統一標準,不同地區所採用的認證方法、規定以及所涵蓋的行業及領域都可能有所不同。現時的碳抵銷權簽發機構,則以美國碳註冊(ACR)、氣候行動儲備(CAR)、核證碳標準(VCS)及黃金標準(GS)較具認受性;而國內的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則須依據《温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經監管部門備案並在國家註冊登記系統中登記才可作交易,而能參與審定與核證的機構亦有所規定。


行政長官及一眾官員不辭勞苦地外訪,為我們開拓海外商機及吸引海外人才來港,早前亦出訪香港的第二大貿易夥伴「東盟」(ASEAN)。東盟地區基於自然環境的特點,熱帶雨林、淡水和海洋生態系統均可發展作高品質的碳匯項目,認證以作碳抵銷權交易。雖然新加坡已有一個發展較先的自願碳市場,但香港作為一個背靠祖國的國際金融中心,潛在的碳買家很多,金融相關的商業和法律服務完備,對東盟成員國共同發展碳交易市場着實可以互惠互利。


ree

據國際人力資源顧問公司Randstad日前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能源與環境」為最受本港打工仔歡迎的行業,預示我們有大量相關的潛在人才願意投身。總括而言,香港有合適的環境和充裕的人才去發展成為亞洲的領先碳交易中心,或者大家現正等待政府顯示出足夠的決心和更多支援的政策出台。

作者:羅啟良 (Joe LAW), Certified ESG Planner - ICSD國際可持續發展協進會


ree

歐盟近10年來對推動循環經濟不遺餘力。例如,於2015年由歐盟執委會推出的「循環經濟行動計畫」,旨在促進資源在境內循環。其後於2019年推出「歐盟綠色新政」註1。而歐盟為因應此新政,亦於2020年更新了策略,提出了「新循環經濟行動計畫」註2,進一步促進永續產品設計、賦權給消費者和公共採購者、以及推動生產過程的循環度。在2022年3月30日的更新中註3,歐盟首先針對以下三大部分進行更新:永續產品、消費者賦權、以及對具循環潛力的7個部門的政策規劃。

  • 永續產品的目的是確保進入歐盟市場的商品,商家必須盡可能採用延長使用壽命的設計、產品更容易被再利用、維修、回收,和使用循環材料。而且更會限制單次使用或計畫性報廢的產品,亦會限制銷毀未賣出的產品。為此,歐盟推出了兩份文件:「永續產品的生態化設計」註4法規草案和「2022-2024 年生態化設計和能源標籤的工作計劃」註5。兩份文件的主要內容是希望更廣泛地把產品項目設計生態化納入架構當中,同時亦要求產品符合更多範疇。而為了政策目標能被追蹤和衡量,歐盟亦將推出「數位產品護照」,所有在法規內被涵蓋的產品都必須包含相關的電子化資料,並記錄其價值鏈的修改環節。


  • 消費者賦權的目的是增加消費者的對產品的權利,例如產品必須有足夠的可維修性和耐用性資訊,以便消費者作出對永續環境最有利的選擇,相關資料更可防止企業進行「漂綠」(Greenwashing)。此「消費者權利指令」已於2022年3月底進行修正和更新註6, 7。


  • 7個具循環潛力的部門包括電子產品與ICT、電池與汽車、包裝、塑膠、紡織、營建和糧食。此7個部門是歐盟辨別出境內使用最多資源、而且有相當循環潛力的產業,並向各潛力部門預計規劃作出擬定策略、調整指令或法規。除了電池與汽車、包裝和糧食未有明確策略或政策之外,電子產品與ICT部門已提出「循環電子產品計畫」註8;塑膠部門提出「塑膠戰略」註9;紡織部門提出「可持續紡織行動計畫」註10;營建部門提出「可持續建築行動計畫」註11。


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浪費最少化和減少環境污染為目標的經濟體系。而歐盟的循環經濟行動計畫則是以三個主要目的為核心:提高永續產品的比例、賦權消費者和公共採購者、以及推動生產過程的循環度。透過永續產品的生態化設計、消費者賦權、以及對具循環潛力的7個部門的政策規劃,筆者相信歐盟是希望把循環經濟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


ree

作者: Jack K. H. Hui – Circular Economy Specialist (CEI), Certified ESG Planner - ICSD 國際可持續發展協進會


註1; https://commission.europa.eu/strategy-and-policy/priorities-2019-2024/european-green-deal_en

註2; https://environment.ec.europa.eu/strategy/circular-economy-action-plan_en

註3; 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ip_22_2013

註5; https://energy.ec.europa.eu/publications/ecodesign-and-energy-labelling-working-plan-2022-2024_en

註6; 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ip_22_2013

註8; https://www.europarl.europa.eu/legislative-train/theme-a-european-green-deal/file-circular-electronics

註9; https://environment.ec.europa.eu/strategy/plastics-strategy_en

註10; https://environment.ec.europa.eu/publications/textiles-strategy_en

註11; https://ec.europa.eu/docsroom/documents/49315



website-logo.png
國際可持續發展協進會
CEP-transparent background_edited.png
CEM_logo_transparent_edited.png
  • Facebook
  • LinkedIn
  • Youtube

© 2025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imited |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